如果用節(jié)氣比喻青春與成長,立夏如少年初展鋒芒,小滿則若青年蓄勢待發(fā),既承前序之蓬勃,又啟后續(xù)之豐盈,在自然與人文的交織中,傳遞著生生不息的生命智慧。北宋詩人歐陽修所作的《小滿》一詩,宛如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園畫卷,將小滿節(jié)氣的獨特韻味與詩人的積極心境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
小滿
夜鶯啼綠柳,皓月醒長空。
最愛壟頭麥,迎風笑落紅。
與其他大多數節(jié)氣詩歌不同,此詩展現的是夜晚之景。開篇“夜鶯啼綠柳,皓月醒長空”,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靜謐而生動的夏夜圖。未見此景先聞其聲,只聽見夜鶯在翠綠的柳枝間歡快啼鳴,此時月光也來“湊熱鬧”,皓月高懸,灑下銀白的光輝,將整個長空映照得澄澈明亮,一個“醒”字賦予了明月以人的靈動,仿佛明月也被這美好的夏夜所喚醒,欣然綻放自己的光芒。這兩句詩從聽覺與視覺兩個角度入手,一動一靜,相互映襯,營造出一種清幽、和諧的氛圍,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小滿時節(jié)夏夜的寧靜與美好。
“最愛壟頭麥,迎風笑落紅”,詩人將視角從高處天空轉向田間地頭的麥子。小滿時節(jié),正是麥子灌漿飽滿的時節(jié),沉甸甸的麥穗在風中搖曳。在夜晚觀麥,自然是看不清麥苗的細節(jié),視覺受限但聽覺變得敏銳起來,風吹麥浪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,仿佛能聽到秋季農人豐收時節(jié)喜悅的笑聲。“笑落紅”三字,更是將麥子擬人化,賦予其人的情感與動作。在詩人的眼中,麥子如同天真爛漫的孩童,對著紛紛飄落的花瓣歡笑,充滿了生機與活力。這里的“落紅”,既點明了季節(jié)的更替,春花已逝,但同時也襯托出了麥子的蓬勃生長,展現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輪回之美。
詩人歐陽修在田間地頭看到了生命的希望與力量,那迎風而笑的麥子,象征著收獲的喜悅,也象征著生活的美好。詩人始終以一顆熱愛生活的心,去發(fā)現、去欣賞大自然賦予的美好。在這個充滿希望的節(jié)氣里,讓我們跟隨詩人的腳步,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,用積極向上的心態(tài)去擁抱每一個時節(jié)。

稿件:人文教學部
文字:張舒婷
審核:林桂松
責編:曾琳玲